312飞机即将可能失事的时候,空姐真的会发纸和笔来写遗书吗?

2021年9月13日

在日航 123 号班机空难里,乘客们在颠簸晃动中,写下了遗言,放进座椅背部或者自己的口袋——尽管他们并不知道,这些遗书会不会被保存下来。

那些写好的遗书,大多数在火中化为一片灰烬,只有少数被保存下来。

「知子,哲也:飞机呼啸着下落。好好活下去。哲也,要成为出色的人。」

「孩子他妈,事情变成这样令人遗憾。永别了,孩子们全拜托给你了。」

「到今天为止,对于至今为止都幸福的人生,我万分感激。」

「麻里子、津庆、知代子:你们要齐心协力,帮助妈妈干事情。」

「我的爱妻,与你共度这段时光是那么美妙,孩子们长大后一定会成才。」

……

1985 年,日本航空公司一架载有 524 名人员的波音 747 飞机,起飞后不久发生异常,在高空中经历绝望的半个多小时后,坠毁山间。

这起航空事故导致 520 人丧生,只有 4 名女性逃过一劫,至今仍然是人类航空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单机空难。

事后,日本当局的救援行动饱受诟病,令人唏嘘而愤怒。

日本航空公司因此名誉扫地,他们总共向遇难者家属支付了 7.8 亿日元的慰问金,董事长引咎辞职,维修部经理、多名基层职员和一名波音公司的工程师自杀。

在那半个多小时里,524 人度过了怎样恐怖的经历?

4 名女性是如何奇迹般死里逃生的?

日本救援队的行为为何会引发众怒?

导致这起空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,竟然会让这么多人付出惨重的代价?

1985 年 8 月 12 日,距离盂兰盆节只剩半个多月。盂兰盆节是日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在外地工作的人通常会有一个长假,以便他们回到故乡祭祖、团聚;加上距离东京只有 50 公里的科学城筑波市,此时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,因此,东京羽田国际机场(以下简称「羽田机场」)变得格外忙碌。

经验丰富的日本航空公司,早早就将在羽田机场的国内短途航班,统一换成了波音 747 巨型客机。机身编号 JA8115 的波音 747-100SR 是其中一架,它总共飞行了约 18800 次,飞行时间超过 25000 小时,机龄 11 年 7 个月。按照计划,这一天,它要飞行 6 次。当天它最后的两次任务,是下午 6 点从羽田机场飞往大坂伊丹机场,完成日本航空公司 123 号班机(以下简称「日航 123」)的飞行,随后再从大坂返航东京。

由于人流量的激增,直到 18 时 4 分,日航 123 上的 509 名乘客才全部登机完毕。除了少数国外乘客,飞机上大多是返乡过盂兰盆节的日本人,其中不乏一些日本的知名人士,比如著名歌手坂本九,还有自行车运动员、棒球运动员、职业棒球队总经理、演员、大学教授、漫画家等等。26 岁的日航空乘落合由美也是飞机上的一员,不过今天她休假,正要前往大坂和丈夫见面。

飞机上共有 15 名机组人员,其中,机长高滨雅己是日本运航部门的指导教官,在日本航空公司担任机长将近 20 年,总飞行时间 12400 多小时,但他今天坐在了副机长位,负责无线电通讯,并指导副机长进行机长升格考试;副机长佐佐木祐,总飞行时间 3900 多小时,此刻坐在机长位上,操作飞机;另外,机组人员还有 1 名飞航工程师、1 名座舱长和 11 名空乘。

18 时 12 分,日航 123 从羽田机场起飞,预计 19 时 6 分在大坂伊丹机场降落。这是一次很短暂的旅途,整个飞行过程不到 1 小时,不过聊聊天、打个盹、看一会儿杂志的工夫。

日航 123 的飞行计划,是先爬升至 7000 多米的高空,然后向南方直飞,到达伊豆大岛上空后,转向朝西南方直线飞行,随后在和歌山县串本町上空再次转向,飞向大坂。

日航 123 的计划飞行路线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日航 123 的计划飞行路线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
日航 123 的计划飞行路线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
起飞后的 12 分钟里,一切都很平静。

18 时 12 分 35 秒,7300 米的相模湾高空,安全带警示灯还未完全熄灭。尽管再过半个多小时,旅客们就能抵达目的地,但有一名乘客还是提出了上洗手间的请求。

飞航工程师同意了这一请求。但是乘客刚刚起身,巨大的爆炸声就响彻客舱,紧随其后的是另一次爆炸。机身剧烈摇晃,行李架上的物品一件件掉了下来,东碰西撞,散落一地;接着,是客舱内惊恐的尖叫。

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,氧气面罩已经自动弹出在他们面前,广播中也传来了安全提醒的语音:「请戴好氧气面罩,确认您的安全带已经系好……」

客舱内很快就恢复了平静。身为乘务员的落合由美,和飞机上的其他空乘一起,指导乘客戴好了氧气面罩。为了防止面罩的氧气用完,乘务长开始让空乘们准备好氧气瓶,以备不时之需。

发生了什么?

机组人员和乘客一样,突发的事故让他们一头雾水。

驾驶舱内,飞航工程师通过爆炸声和骤降的舱压,判断可能是客舱发生爆炸了。

「不好,发生爆炸了。」飞航工程师说。

「发送 7700 紧急代码,检查起落架。」机长高滨雅己命令道。

7700 紧急代码,是机组人员发向航空管制部门的特殊代码,意味着飞机遇到了突发情况。代码发送完成后,东京航空交通管制部(以下简称 TACC)接收到了信号,日航 123 在雷达上的标识瞬间变成了红色。

高滨雅己立刻解除了自动驾驶,在他的指示下,飞航工程师和副机长逐个对起落架、发动机等所有系统进行了检查,只发现了液压系统的压力开始下降,而引擎和电力系统则显示正常。

液压系统是飞机中最重要、最复杂的系统之一,它对飞机的供能和操作,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比如起落架、襟翼、刹车系统、扰流板等等,尤其对于控制基本飞行姿态的升降舵、方向舵和副翼来说,更是必不可少。正因为如此重要,波音 747 才装有 4 套液压系统。

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?机组人员一时无法找到答案。凭着丰富的驾驶经验和对危险的敏锐嗅觉,高滨雅己先命令副机长右转,随后马上联系 TACC。

「呼叫,这里是日航 123,请求立刻马上返回羽田机场,航向 220,完毕。」高滨雅己此时仍然保持着镇定,语气中没有丝毫慌乱。

「收到,同意你的请求。」空管员回复道。

在高滨雅己的申请下,日航 123 在伊豆大岛的上空得到了雷达的导引,并准备右转回旋。同时,羽田机场开始为紧急迫降做准备。

但 TACC 从雷达上看到了不可思议的现象:标记日航 123 的小红点,轨迹并没有朝羽田机场移动,而是朝着西北方向,越飞越远。

高滨雅己明明已经请求返航,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?

「日航 123,请确认你们遇到了紧急情况。」空管员说。

「确认。」高滨雅己回复道。

「还有,你说一下飞机是哪儿发生故障了?」空管员问。

但他们的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答复。

飞航工程师再次检查设备,发现 4 套液压系统已经全部失效,佐佐木祐建议高滨雅己向日本航空公司求援,但被高滨雅己否决了。

舱内失压的警报一直在响。7300 米的高空,近 540 公里的时速,操控系统失灵,机舱内严重缺氧,高滨雅己命令佐佐木祐下降飞机高度。

TACC 无法得知日航 123 上面的具体情况,随后,他们在雷达上发现了更加心惊肉跳的异象:这架波音 747 像一只无法捉摸的巨鹰,一会儿向上陡升,一会儿往下俯冲,最大幅度竟然达到 1200 米,接着又是一阵短暂的平飞。这种反复循环的状态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。

日航 123 到底在经历什么?

原来,液压系统失灵后,飞机无法正常操作,开始失速,这意味着机翼上产生的升力骤减。于是,机组人员尝试通过增减油门来实现飞机的基本控制。通过几次摸索,他们发现,在飞机俯冲时加大油门,会起到加速作用,这样就会增加飞机的升力;当飞机上升抬头时,再减小油门,速度下降导致升力降低,便会再次进入俯冲状态,而中间也会出现小段的平稳趋势。这就出现了雷达上的反常现象,飞机的方向也不受控制地偏离了羽田机场。

飞机失控后,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返回羽田机场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飞机失控后,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返回羽田机场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
飞机失控后,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返回羽田机场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
鉴于情况的特殊性,TACC 的主任来到了现场,亲自指挥。主任了解情况后,对比飞机现在的位置,发现名古屋机场位于航班正前方 100 多公里处,于是指示日航 123 飞往名古屋机场迫降。

但高滨雅己仍然坚持返航羽田机场。他的考虑并非毫无道理,相比于名古屋机场,羽田机场的跑道更长,安全设施更加完备,因此也更加适合波音 747 这种巨型客机的迫降。但问题是,羽田机场在他们身后。

距离发生故障已经过去 5 分钟,机舱内氧气越来越稀薄,包括驾驶舱内。飞航工程师建议机组人员全都戴上氧气面罩,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。很可能,他们已经因为开始缺氧而丧失了部分判断力。

飞机已经发生了重大故障,如果机组人员再失去意识,那么 524 个鲜活的生命,就只能听天由命了。

尽管高滨雅己没有通知,但日本航空公司的总部还是很快得到了消息。服务部门的人员紧急商讨对策,他们需要迅速找到飞机失控的原因,才有可能找到解决办法。

然而,连驾驶舱内的机组人员都摸不着头脑,他们又该如何下手?

客舱内,乘务长报告右 5 机舱的氧气面罩失效,这似乎是一个征兆。

难道爆炸发生的位置是右 5 舱门?

若果真如此,那就意味着机舱内已经发生爆炸性减压,乘客很可能会被抛到飞机外面;而比这更可怕的后果是,如果舱门脱落击中飞机的尾翼,那么尾翼上的方向舵和升降舵也很可能受损。TACC 和日本航空公司的人员盯着图纸,他们都不敢想象,要是真发生了这种情况,那么他们只能袖手旁观,所有的努力都将只是徒劳了。

悲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。眼前太多的事情还没有弄明白,但是高滨雅己清楚,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下降高度,否则还没等到迫降,所有人都将因为缺氧而丧命。

「机头再朝下一点,用两只手,两只手!」高滨雅己喊道。

「明白!」佐佐木祐回复。

由于飞机的起伏幅度太大,机组人员商量决定,放下飞机的起落架,起落架的风阻可以减缓俯仰的幅度,这样会降低飞机速度,但也会起到提升稳定性的效果。

问题是,液压系统已经失灵,起落架无法正常放下。

高滨雅己的经验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他知道,波音 747 的起落架受液压系统控制,但同时还设计了电力收放系统,通过电力系统,再利用重力抛甩,同样可以放下起落架。

果然,他的办法成功了,在富士山东麓上空,日航 123 放下了起落架,飞机的高度从 6700 米一口气下降到 4000 多米;并通过增加左侧引擎的推力进行了向右急回旋,成功将方向调整到羽田机场。

机组人员松了一口气。可他们还没来得及回过神,新的情况又骤然而至。

起落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,破坏了左侧引擎加速提供的方向控制,同时受到埼玉县上空的风势影响,飞机再度失控,被迫左回旋,朝着群马县的山区方向摇晃过去。

接下来的 3 分钟,日航 123 整整绕了一圈,并且持续在降低高度,下坠速度达到了每分钟 900 米。

「我们已经彻底失去控制。」高滨雅己呼叫塔台。

客舱内,乘客们取下了氧气面罩。此刻,他们似乎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,纷纷掏出纸笔,在颠簸晃动中,写下了遗言,放进座椅背部或者自己的口袋——尽管他们并不知道,这些遗书会不会被保存下来。

乘客拍下的日航 123 号航班内的照片。图片来源:日本媒体的公开报道
乘客拍下的日航 123 号航班内的照片。图片来源:日本媒体的公开报道

乘客拍下的日航 123 号航班内的照片。图片来源:日本媒体的公开报道

飞机一路歪歪扭扭,空管员已经完全看不懂航线,但整体的方向在不断接近美国驻扎日本的横田空军基地,美军的空管员也恰好监测到了日航 123 与地面空管的通话。

事情似乎迎来了一线转机。

「日航 123 号航班,这里是横田空军基地,听到请回答。」美军空管员使用日航 123 的通讯频率呼叫道,并且希望他们将通讯信号切换到美军指定的频率。

同时,横田空军基地也在紧急部署,为日航 123 的迫降提供充足的准备。

但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,无论美军空管员如何呼叫,高滨雅己都没有回复。

18 时 46 分,日航 123 已经深入群山之中。

「要撞山了,右转!加速,引擎全开!」高滨雅己喊道。

「我在尽力。」佐佐木祐一边操作,一边回应。

他们顺利躲过了这一劫。但是为了躲避山峰,飞机损失了太多航速,于是不得不再次俯冲以增加升力,进入上下起伏的状态。

山峰一座接一座,每一次躲避,飞机都会损失一些高度,已经没有多少空间可供他们操作了。

TACC 和横田空军基地都在不停呼叫日航 123,同时羽田机场、成田机场和横田空军基地已经做好了迫降准备,但是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回答。

呼叫持续了整整 3 分钟,一片死寂,地面人员已经紧张得无法呼吸。

……

「我们现在在哪儿?」

空管员终于听到了高滨雅己的声音,他们又看到了一丝希望。片刻的兴奋之后,气氛再度紧张起来。

「你们的位置在熊谷以西 40 公里,羽田机场西北方 89 公里,你们随时可以返回羽田机场降落,你们决定后通知我,完毕。」空管员说。

「收到。」高滨雅己回复。

但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决定飞往哪儿了。飞机突然骤降,俯冲速度达到了每分钟 5500 米,机舱内剧烈震荡。

下降率不断增大,飞机响起了近地警告:「WHOOP WHOOP PULL UP(拉起)!」

「拉起机头,动作快点!」

「推力!」

「不好,先收了襟翼!」

「拉起机头,拉起机头!」

「完了。」

日航 123 的驾驶舱内一阵慌乱。

「日航 123,你们位于西北方向 56 公里,横田空军基地为最优着陆地。」18 时 57 分,美军空管呼叫道。但是 30 秒前,日航 123 已经从群马县御巢鹰山顶的树林划过,翻转到几百米外的高天原山山脊,最终坠毁并发生爆炸,引起火灾。

飞机失控后的飞行路线图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飞机失控后的飞行路线图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
飞机失控后的飞行路线图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
坠机爆炸发生后 24 分钟,一架美国空军 C130 运输机,率先发现了出事地点,并将信息报告给了日本当局。随后,驻日美军还派出一架陆战队直升机前往现场观察,并计划空降两名人员到高天原山进行搜救。

令人不解的是,计划还没实施,他们就收到了返回基地的命令,日本政府执意将搜救的任务交给日本自卫队。时至今日,也没人知道到底是谁拒绝了美军的援救。

而这一命令,再次引发了悲剧。

当晚,日本自卫队的飞机在高天原山展开搜索,很快,上尉大森五十铃驾驶着胜利 107 直升机,抵达了坠机点的上空。

大森五十铃观察了一下情况:300 平方米的范围内有 10 处火点,山脊呈 45 度斜坡,浓烟密布。于是他放弃了着陆的念头,并用机载无线电告知日本当局,称没有发现生命迹象。

当晚下起了小雨,日本陆上救援队接到通知后,也不再期待有生还者,于是,他们选择在坠机点 60 多公里外的群马县多野郡上野村安营扎寨。

谁也没有想到,这一夜,飞机的残骸中,有些人正在寒冷、痛苦与恐惧中,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刻。

直到第二天上午 9 点,日航 123 坠机后的 14 小时,第一批救援队才赶到现场:火势还没完全退掉,一片狼借,大片的树干被折断,飞机的残骸还冒着烟,残缺不全的尸体和物品遍地都是,周围充斥着各种呛人的焦味。

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他们听到了呻吟声。11 时 27 分,长野县警察机动队人员,发现损坏严重的机体内躺着一个人,两只脚还在动。他们花了 20 分钟,将这个人救了出来,她就是日航 123 空难的第一位幸存者,落合由美。

然后是第二位,一名卡在树枝上的 12 岁女孩。

接着,一名年轻的妈妈和她 8 岁的女儿也被救出。

救援队燃起了希望,继续寻找。然而,没有更多活下来的生命。4 名幸存者被送往藤冈医院,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。

经历剧烈的撞击、爆炸,又熬过了漫长的一夜,这 4 名女性是如何奇迹生还的呢?

调查发现,原来她们都坐在飞机的最后 7 排,飞机撞击的瞬间,她们所受到的撞击力远远小于客舱前半段,加上飞机尾部又受到树木等物体的遮挡缓冲,因此她们才幸免于难。

在医院里,落合由美说出了一件让全日本人感到惋惜又怒不可遏的事。

坠机发生后,落合由美的盆骨碎裂,并且一只手臂骨折,她躺在地上无法动弹。绝望之中,很多呻吟叹息声从四面八方传进她的耳朵。她清楚地听到有个男孩哭着喊妈妈,一个女人的声音回应他,让他快点过去,男孩说他会撑下去的。

救援应该很快就会来的吧,她想。

果然,没一会儿,落合由美听到了直升机的声音。她看到了希望,于是挥舞着另一只手臂呼救,拼命嘶喊。

她猜到了开头,却没有猜到结局。直升机没有降落,声音渐行渐远。后来,她就再没有听到那个男孩和他妈妈的说话声了。

另一名幸存者,12 岁的女孩川上庆子,坠机后失去了知觉,醒来时她还听见父亲在叫她的名字,以及妹妹的呻吟声。她还和他们说了几句话。

究竟有多少人因为漫长的等待,失去了最后活下来的机会?

没有人会知道这个答案了。

那些写好的遗书,大多数在火中化为一片灰烬,只有少数被保存下来。

「知子,哲也:飞机呼啸着下落。好好活下去。哲也,要成为出色的人。」

「孩子他妈,事情变成这样令人遗憾。永别了,孩子们全拜托给你了。」

「到今天为止,对于至今为止都幸福的人生,我万分感激。」

「麻里子、津庆、知代子:你们要齐心协力,帮助妈妈干事情。」

「我的爱妻,与你共度这段时光是那么美妙,孩子们长大后一定会成才。」

……

在灾难现场,很多尸体已经无法辨认,日本政府只好修建了一所公墓。大量的日本市民和遇难者家属赶了过来,祭奠的花瓣飘满了高天原山。他们万分悲痛,又极其愤怒,而悲愤之余,他们仍然要问一句:这场导致 520 人丧生的空难,到底是如何发生的

一封乘客的遗书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一封乘客的遗书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
一封乘客的遗书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
在对此次空难开始调查之前,日本的舆论已经一片哗然。很多人都猜测导致灾难的原因,是机组人员的操作失误。之后,机长高滨雅己的妻子和女儿,不得不面见媒体和遇难者家属,她们在所有人面前深深鞠躬、道歉,心如刀割。真相还没浮出水面,但压力全都涌向了她们。为了避免这种压力,她们甚至只敢在深夜里等待其他受害者家属离开后,才小心翼翼地进入遇难者遗体安置所,去寻找高滨雅己的遗体。

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。

在日本,负责调查这起空难的,是日本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;与此同时,日本警方也展开了刑事调查。

而在美国,这件事同样令人震惊,尤其是波音公司。此前一个多月,印度航空 182 号航班的一架波音 747 坠毁于大西洋上,导致 329 人丧命。连续两起波音 747 空难,引起了世界航空业的震荡,人们不禁浮想联翩:难道是波音 747 存在设计上的缺陷?倘若如此,当时全球在役的 600 多架波音 747 飞机,是否同样存在安全隐患?

带着这样的压力,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首席调查员史利德,和波音公司安全调查组成员、美国联邦航空总署的工程师,来到了日本。

按理说,无论出于安全考虑,还是责任追究,他们都有权利和义务进行调查。然而,调查一开始,他们就遇到了障碍。

日航 123 属于日本国内航线,当年的国际法并不适用于国际调查,加上在日本,刑事调查要优先于空难原因调查,所以,尽管他们获得了进入日本的许可,却被死死堵在空难现场之外。

没办法,史利德一行人只好等待。但他们也没闲着,至少日本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对他们保持友好的态度,并与他们分享了日航 123 的黑匣子录音。

在录音中,史利德听到了两声爆炸。在那些年,世界上常有劫机和炸机的恐怖活动,因此,他们高度怀疑,这起空难也是由恐怖袭击造成的。

但从现有的证据来看,这一大胆的假设很难成立。他们需要到现场,了解更多的信息。

经过两天的游说,美国各方调查组的代表,终于进入了高天原山。

史利德首先希望找到炸弹爆炸的证据,但他很快就放弃了。仅仅通过一些飞机的残骸痕迹,他就可以轻易判断出,这绝不是炸弹造成的。

调查人员不得不重新整理思路。

第一条线索,是黑匣子录音中提及的「右 5 舱门」。按照推测,调查人员认为,舱门发生爆炸后,在飞行过程中脱离,并且撞击尾翼,导致液压系统失灵,最终引发灾难。

然而在现场,他们找到了并未脱离机身的右 5 舱门。录音中之所以提到右 5 舱门爆炸,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右 5 舱的氧气面罩失效,以及仪表盘上的警示灯,让机组人员产生了误解。

调查人员再次陷入困境。

他们梳理现场以及其他信息后,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重要线索。

在坠机之前,日航 123 被一名业余摄影师拍到了一张照片。调查人员通过清晰化处理后,在照片中发现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细节:这架飞机的垂直尾翼竟然不见了!

摄影师拍下的失去垂直尾翼的日航 123 客机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摄影师拍下的失去垂直尾翼的日航 123 客机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
摄影师拍下的失去垂直尾翼的日航 123 客机。图片来源: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
很快,日本自卫队在距离坠机地点以南 150 多公里外的相模湾海域,打捞出了飞机的尾翼残骸,这正好又与飞机首次报告异常的地点相吻合。

那么一切就再清晰不过了。在当时的波音 747 设计中,液压系统的线路都要经过尾翼,如果尾翼脱落,整个液压系统就会陷入瘫痪。

黑匣子录音中所有的事情都得到了解释。

一架服役时间超过 10 年的飞机,在这次起飞 12 分钟后,为何垂直尾翼会莫名其妙地脱离飞机?他们百思不得其解。

在继续搜寻坠机现场的过程中,调查人员有了一些不寻常的发现:一块机尾的压力隔板,上面的裂痕笔直,明显不是撞击导致的开裂。

通过对这块可疑的压力隔板的研究,调查人员发现了金属疲劳迹象。金属疲劳,是指材料、零构件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,在一处或几处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,经过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完全断裂的过程。

为了弄清楚这块压力隔板产生金属疲劳的原因,调查人员开始追查这架波音 747 的历史记录。

一条 7 年前的维修记录让他们大吃一惊。

1978 年,大坂机场,这架飞机在降落时因机首过高,以致机尾结构触地,并在跑道上发生摩擦,最终导致机尾压力隔板受损。

飞机受损后上报维修,当时波音公司的工程师打算更换隔板,但是整块隔板的运输很麻烦,于是工程师给出了一个方案:只更换隔板下半部分,并绘制图纸和文字说明,指导日本航空公司的工程师进行维修。

在当时的修补计划书上,原定是用三排铆钉来固定上下部分隔板的补片,但是日本的维修工程师改变了策略,他们将补片切成两半,较窄的部分使用单排铆钉,较宽的部分使用双排铆钉。

这一做法,直接将补片的强度降低了 7 成。调查人员通过模拟发现,这样修补后,隔板将在 11000 次飞行周期后损坏,而这架飞机从修补到出事,已经是第 12319 次起降。

日航 123 的第一次爆炸,就是因为这次金属疲劳导致尾翼的压力隔板破裂,致使客舱内高压空气由破裂处爆出。

那么差不多同时发生的第二次爆炸,又是怎么回事?

经过模拟,调查员发现,高压空气进入飞机尾部后,压塌了机尾洗手间的天花板,直接将垂直尾翼炸掉了,并扯断了主要的液压管线。

至此,所有的真相都水落石出。

此前遭受误解的高滨雅己等机组人员,在如此情况下,仍然努力使飞机在空中停留了 32 分钟,事后模拟的工程师也无法坚持这么久。他们已经尽力了。

唯一值得庆幸的是,此时仍在服役的 600 多架波音 747 排除了安全隐患,而日本航空公司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

整个日本航空业因此陷入危机,很多日本人不再信任本国航空公司,国内航线乘客骤降 1/3,日本空运公司不得不将目光转向香港;而新干线的客流量却相应直线上升,这一空难事件,甚至成为第二年日本铁道民营化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此后,波音公司在飞机的维修程序上做出了重大改变。另外,他们在每架波音 747 客机的升降舵和下方向舵上,都加装了液压阀。

日本警方准备起诉波音公司,但被检察官驳回。这次空难的遇难者家属们,在当年成立了「8·12 联络会」,旨在推进日本航空安全。联络会还设立了航空安全技术部,致力于独立研究航空安全技术,后来,这一部门独立出来,组织、策划了一系列航空安全活动,引起了强烈反响。

很多年后,日本航空公司才从这次灾难的低谷中走出来。

但无论多久,这次空难带来的悲痛、教训与反思,都不该被人们遗忘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日本航空公司 123 号班机空难事件官方调查报告

2、日本航空公司 123 号班机空难事件黑匣子录音

3、加拿大 Cineflix 制作的纪录片《空中浩劫》

4、英国 Darlow Smithson Productions 公司制作的纪录片《重返危机现场》

5、其他公开报道的文字、图片、视频资料

飞机即将可能失事的时候,空姐真的会发纸和笔来写遗书吗? - 案件手记的回答 - 知乎